設置於敦化南路與安和路間的行道樹中(舊誠品前),完成於2000年,這是我人生的第一件以「全觀式」藝術思考的地景藝術,並採廣角視野的跨域美學(涵環境、空間、繪畫、雕塑、家具、裝置、建築、觀念、行動...。)呈現的地景藝術,探討現代人居於城市空間的處境與精神追求~
欣慰的是,此作品甫一出現,即大受民衆的喜愛,據說被邀來台展出有名的「奔牛節亅活動計劃的「芝加哥巿長,都表示;想把「鳥籠外的花園」搬到芝加哥的趣事~ 作品因頻頻出現在各報章雜誌與影片等媒體上,當時曾被媒體人譽為全台灣曝光率最高的公共藝術!
「鳥籠」象徵城巿,提供人居建築與物質文明優益的環境,而籠內一棵在地原有的榕樹,則隱現城巿居民,內心深層的潛在需求~並以計劃每隔三個月,請「公園管理處」對籠內樹枝進行的修剪,成為象徵調整人心塊疊的行為藝術!
舉目外望,可見一條樟樹林綿延悠閒的行道樹,其間数件如林中盛放花朵般,戶外多彩的「雕塑」家具,蘊喻「城市花園」提供了現代人可休憩、療愈的美學空間,助益人心的再出發~ 也是「紅塵與自然」對話的藝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