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Category: Insights

2025.07.12
Art Without Borders: Cross-Cultural Curation from Local to Global Taipei Art Week 2024 – International Forum Highlights

隨著台灣各地的新美術館陸續啟動,藝術生態正迎來一波充滿想像的變革。如何透過策展打開新的視野,讓藝術與世界更緊密連結?首屆台北藝術週國際論壇,特別邀請日本森美術館館長 Mami Kataoka 片岡真實、2024 Lagos Biennial 藝術總監 Kathryn Weir,以及策展人林怡華,共同探討當代策展的多元樣貌。從亞洲到非洲,從機構策展到場域實驗,這場跨文化對話不僅激盪出新的策展思維,也為未來的藝術實踐帶來更多可能。 台灣獨立策展人 林怡華 Eva Lin 「南方以南,強調地圖之外不再依賴傳統的展覽模式,而是通過身體經驗及非線性的方式來理解空間與場所」 台灣獨立策展人林怡華 Eva 分享了「南方以南」的場域性策展經驗,揭示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詮釋藝術。探索地方性文化與人文脈絡的交織是林怡華 Eva 分享的核心主題之一。「南方以南」強調地圖之外不再依賴傳統的展覽模式,而是通過身體經驗及非線性的方式來理解空間與場所。她指出,「南方以南」不單純是指地理位置的延伸,而是一種對當前藝術觀展經驗的反思與挑戰,讓觀眾不僅停留在作品本身的視覺感受上,更進一步思考與當地文化及自然環境的連結。Eva 還分享了她親身進駐部落一年,在台灣南島文化中的所知所感。她深入了解並融入當地文化,與原住民共同生活,深刻理解藝術不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與土地、自然、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無論是語言、歌謠、食物,還是與部落中的巫師、農夫、獵人合作,這些珍貴的傳統智慧不僅是對自然的尊重,也是一種深刻的生活哲學和對土地的靈性理解,這些元素成為創作的重要來源。他也描述其中有來自法國和菲律賓的藝術家合作的經驗,兩者如何在跨國合作中找到彼此相近的脈絡,並通過大自然的素材和山林中的物件創作出具有當地特色的藝術作品,開啟了藝術與自然對話的新途徑,並重新思考人類與自然、社會之間的關係。 森美術館 館長 片岡真實 Mami Kataoka 「What is the Role of Art Museum? 隨著全球美術館發展的多樣性與複雜性,如何在當前社會與全球文化脈絡中發揮更積極的社會角色,仍是美術館界面臨的重要課題。」 在當前多元與挑戰並存的時代,美術館不再僅是展示藝術與歷史的場所,而逐漸成為具有強烈社會功能的文化機構。森美術館 Mami Kataoka 片岡真實館長以「What is the role of Art Museum?」為主題,分享了美術館的社會角色與發展歷程。他以國際博物館理事會(ICOM)所定義作為開場,美術館是一個非營利性、永久性的機構,旨在服務社會,研究、收集、保存、解釋和展示有形與無形的文化遺產。她提到美術館應對公眾開放、可接近且具包容性,並推動多樣性、可持續性,與社區共同參與。這也反映出美術館不僅在文化遺產的保存與展示上扮演重要角色,還逐步擴展至解決全球性議題,如氣候變化、性別平等、健康、海洋等,並積極融入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框架,關注如何在全球化與地區性文化中找到平衡,並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藝術活動與展覽中扮演關鍵角色。館長從日本的經驗出發,提到美術館發展與資金來源的密切關聯,既有私人收藏家的貢獻,也有企業與公共資金的支持。例如,瀨戶內海的藝術計畫最初是為了改善工業污染問題,透過藝術與建築重新活化島嶼,並帶動當地經濟與觀光。而森美術館則是另一個典型案例,展現了私人資本如何推動藝術發展。森美術館由房地產企業家森稔創立,並於 2003 年成立,致力於將藝術與都市生活緊密結合。這座美術館位於六本木新城頂層,不僅提供當代藝術的展示空間,也結合餐飲、商業與都市文化,成為亞洲當代藝術的重要平台。館長片岡真實自 2003 年美術館成立以來,便致力於推動森美術館的國際策展視野,並在全球當代藝術界發揮了重要影響力。美術館的資金來源往往來自私人企業家、基金會及政府的多方支持,運作模式也隨社會與經濟發展而不斷演變。在亞洲,結合文化、商業與都市發展的博物館模式,已逐漸成為博物館永續經營的重要策略。片岡真實館長指出,今天的美術館不僅僅是藝術和歷史的陳列館,它們更是社會變革與文化反思的場所。隨著全球美術館發展的多樣性與複雜性,如何在當前社會與全球文化脈絡中發揮更積極的社會角色,仍是美術館界面臨的重要課題。她認為藝術的核心是展現其本質,超越東西方的區隔。藝術週的出現提供了一個宏觀的視角,不僅促進創作與收藏,還促進了全球對話與藝術生態的發展。 Lagos Biennale 藝術總監 Kathryn Weir 「THE VIEW FROM […]